【信用动态】山东济南:市场监督管理局充分发掘“信用+”潜力
信用,是企业开拓市场的“敲门砖”,是长远发展的“金名片”。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刻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通过深化信用监管,全方位打造更优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年报季是企业信用积累的重要时期。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动作为,精准提醒忙于发展的企业进行年报,避免企业因疏忽而错过年报时间。年报不仅仅是企业的一项义务,更是企业累积信用的关键过程,同时还能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数据支撑。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推进年报“精细化、智慧化、网格化”管理,对每家企业进行分析研究,依据往年年报时间、数据等情况形成“信用台账”,并将企业分为主动申报类、引导帮扶类、重点关注类、异常清退类等四类。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分类建库、分类施策、分类推进。这种精准的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催报效率,使得全市企业年报率持续提升,2023年度年报工作更是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全国通报中的表扬。
为了实现更精准的监管,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构建了企业信用“一本账”,编织了数据管理“一张网”。他们全面归集企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年报公示、抽查检查、失信惩戒等涉企信用信息,为企业绘制能够精准反映信用风险状况的全景多维“信用画像”。基于此,监管部门按照“A类免打扰、B类适当抽、C类加比重、D类全覆盖”的方式实施差异化监管,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同时,监管部门持续扩展部门参与面,众多市级部门(单位)参与双随机和跨部门监管,联合抽查检查事项涵盖多个领域,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这不仅提高了监管效能,还减少了对企业的干扰。
信用服务在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信用污点不应成为企业发展的永久枷锁,对于因一时疏忽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供了及时的帮助。他们推行承诺即修复机制,企业签订守信承诺后,市场监管部门先行修复,事后再进行实地核查、跟踪指导。并且不断完善引导信用修复工作机制,优化信用修复机制,推行“不见面”网上修复,助力企业恢复发展。今年以来,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达6857家、严重违法失信企业达176家,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信用意识。
此外,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积极为困顿中寻求出路的企业解开“退出难题”。他们联合法院探索公益清算强制退出机制,对吊销不注销的企业,由市场监管部门向法院提出公益清算申请,法院指定清算并出具清算裁定文件,登记机关依职权对其进行注销,有效提升了全市经营主体质量,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竞争力。对于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积极引导其认识到信用就是资产,通过信用服务机构牵线银企对接,帮助企业以信用获取资金支持。
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优化信用环境方面同样不遗余力。他们将信用与商户需求、消费者关切、商业治理深度融合,在监管服务中引导企业“承诺、亮诺、践诺”,加强政策指导和合规引导,提升企业信用意识。例如,在茶城引导茶商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公开承诺保障产品质量、规范经营等。同时,开展诚信经营示范街区建设,通过多方措施立体打造信用监管试验田,发挥信用的基础性作用。
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不断探索创新信用监管模式。他们构建“全周期监管”模式,涵盖事前“风险管理 + 承诺践诺”、事中“风险分类 + 随机抽查”、事后“失信惩戒 + 引导修复”的全生命周期信用监管,充分发挥信用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推行“行政合规监管”,公示抽查事项和依据、明确检查要求并提前发放检查通知书,同时在行政处罚中实施“两书同达”。另外,针对监管资源有限等问题,积极探索“无感式监管”,提高数字化思维和能力,减少对企业的干扰,提升经营主体的踏实感。
在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化信用监管的努力下,“信”的质量更高,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得到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防线得以稳固;“信”的实力更强,全市发明专利相关指标大幅增长;“信”的名声更响,众多品牌在山东省内外崭露头角。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发挥“信用+”的力量,将信用深植营商环境的每一寸土壤,让企业在公平、透明、互信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也让济南这座城市在信用的助力下,向着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稳步迈进。
来源:中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