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动态】重庆:双随机抽查与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相融合 实施精准高效监管
重庆市两江新区市场监管领域近日全面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通过将双随机抽查与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相结合,对企业进行ABCD四个信用等级的精准监管,并完善信用修复机制,促进企业主动维护信用,持续提升营商环境。
信用画像助力监管精准化
据悉,新区市场主体根据公共信用评价等级被分为A、B、C、D四个类别,各行业主管部门基于公共信用评价结果,结合行业管理信用数据,建立执法检查对象库,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我们的监管不再是‘一刀切’,信用等级就像企业的健康报告。”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套动态评估系统如同“风险雷达”,既能保障诚信企业的正常经营,又能有效识别问题企业。
创新监管模式让监管人员能够精准识别企业潜在风险,同时,完善的信用修复机制也让企业感受到了监管的温度。
今年1月,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协助四川遂宁一家企业完成了跨省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大幅减少了企业信用修复的时间和成本。该企业信用修复后,得以重新投入到正常的发展轨道。
新区计划进一步深化信用修复联动机制,加强高风险经营行为的事前预警,推动监管关口前移,建立市场监管行政处罚“三书同达”机制,指导当事人尽快修复和重塑信用。
“信用+双随机”实现靶向监管
在两江新区,双随机抽查与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结合,有效提升了监管效能。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A类低风险企业抽查频次降至3%以下,而D类高风险企业则提升至20%以上,实现了监管的精准化和高效化。
“信用+双随机”的监管模式构建了“信用评估-监管干预-结果反馈”的闭环体系。信用风险分类系统实时推送企业等级数据至双随机系统,确保抽查对象与监管强度精准匹配;双随机抽查结果也作为信用风险分类的动态更新依据。
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两个系统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提升监管效率、增强公平性以及防控风险,实现了良性循环。
此外,新区还将探索建立信用合规建设正向激励机制,将市场主体的信用合规建设情况与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信用修复等工作关联,鼓励市场主体加强信用合规建设,提升自身信用水平。
来源:中宏网